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   作者:羅伯特 布魯克斯  & 薩姆 戈爾茲坦

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

【本書簡介】
許多父母的教育其實都將重點放在導正小孩的缺點,陷於「缺陷模式」的教養方式,而非擴充他們的心性資產,更別說藉由辯識及協助孩童善用與發揮其長處,改善他們的未來。

十五年來,本書兩位作者暨知名心理學家,協助無數經歷醫療、發展、情緒和行為等諸多問題與障礙的孩童與青少年,及其憂心的父母。從這些臨床經驗中,他們了解到,培養小孩有能力處理生命中無可避免的壓力與挫折,遠比處心積慮率造就他們比別人成績優異、成就比別人高要重要許多。他們解釋,為何某些小孩有能力克服無比艱難的困境,有些卻成為早年經驗及環境的受害者。他們同時肯定,抵抗挫折的能力,不但是一種適應及克服困境的能力,也是真正改變每個人未來的關鍵所在;它是每個小孩都擁有的基本特質,並非少數天賦異秉的小孩獨享的奢侈待遇。

作者在書中特別研究出家長培養小孩挫折忍受力的十個方法與原則,除了亟欲協助父母提振子女內在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責任感、同理心等正向的人格成就外,更希望導正家長一貫的「負面腳本」的教養方式,發揮高度同理心與耐心幫助小孩發掘本性原貌與特長,設定切合實際的期望與目標,學習操控生命之舟。尤其家長本身,更應在教育子女培養挫折忍受力的同時,端正自己身教與言教上的正確態度。

今年四月停滯很久的讀書會在另個討論區將和幾位網路上的朋友重新開始,愛看書卻沒有人可以一起討論是個很可惜的事情,靜靜地看書固然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是與更多人分享討論,卻是一種再度檢視自己對於書中不瞭解或忽略之處卻好的方式。每次只有和朋友分享一些事物,總是能有更多的發現跟獲取,閉門造車並不會讓自己更進步,走出來和別人分享討論才是能夠不斷進步的動力。

四月,讓我們一起開始好好讀書。

我們常在說現在年輕的一代抗壓性很差,說他們是草莓,一碰就爛。當我們在這樣批評年輕的一代時,有沒有仔細想過,是什麼原因造就他們這個樣子?這麼脆弱不堪。最新一期的天下雜誌就以『別做直昇機父母』為主題探討現在父母親在教養小孩時〝事必躬親〞,什麼事情都幫小孩做好好,不用他們去動手,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只是剝奪了他們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我永遠記得曾有個學生在寫暑假作業的時候,有道題目是這麼出的:請把有殼類的動物圈起來。結果他漏圈了蝦子,他不是沒有看到,他是真的不知道蝦子有殼,為什麼呢?原因就是出在,每次他吃蝦子的時候大人早就幫他剝好好,他哪會知道原來蝦子有殼。

不要以為這樣的事情沒有什麼,這是剝奪了他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如果他不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瑣碎的事情,基本的常識,如果這些最基本的能力都沒有,他要怎麼去適應這瞬息萬變的世界呢?他要怎麼讓自己處在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舞台上呢?除非給他塊地讓他自己種菜種田,自給自足,不然,只要他要跟人相處,共同生活在社會裡,他就要應該要具備一些能力,一些能讓他順應這世界的能力。

一如本書的前言就提到 p.16~ p.17
一九四四年夏天,為逃避德國納粹黨的追捕而經歷多年躲藏的安妮 法蘭克(Anne Frank)在日記中寫道:『我的勇氣無限,我一直覺得自己堅強無比,可以忍人所不能忍,青春年少,自由遨翔。我頭一次察覺此事時非常高興,因為我認為我將不會輕易向人人難免碰到的挫折低頭。』…安妮的不屈不撓,協助她面對並適應多年的困苦艱辛。對現今年輕人而言,具備這種思維與特質同等重要,因為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困頓,正破壞著全世界億萬孩童當下及為來的福祉。

我們無法去改變整個大環境的變遷,但是我們可以教導孩子應具備的能力去適應這個世界。其中挫折忍受力就是一個關鍵的要素,當孩子具備挫折忍受力時,在他遭遇困難挫折時,會比較有堅韌勇敢的心去面對,而不是選擇逃避。這本書,以實際案例的方式告訴我們該怎麼引導孩子具備這項能力。

註:Anne Frank於1967年出版第一本自傳〈安妮的日記〉Diary of a Young Girl: Anne Frank,在這本書中描述了當時納粹迫害猶太人的事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610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